腹泻模型构建与评估体系
一、模型分类与核心特征
1、IBS-D动物模型
母婴分离模型:出生后2-21天幼鼠与母鼠分离3-4小时/天,诱导长期肠道功能异常,表现为内脏高敏感性和粪便含水量增加(>15%),模拟早期应激相关性腹泻
慢性束缚应激模型:成年大鼠每日束缚前肢1小时,持续1-2周,引发脑-肠轴紊乱,特征为排便次数增加(>8次/24h)和焦虑样行为
醋酸联合束缚模型:4%醋酸灌肠1周后叠加束缚应激,诱导结肠黏膜屏障损伤及内脏敏感性升高,粪便含水量达25-30%
高乳糖饲料诱导:55-60%乳糖饲料喂养15天,通过未消化乳糖渗透压作用引发慢性腹泻,粪便污染直径>2cm(3级稀便)的比例>60%
柠檬酸镁饮水模型:10%柠檬酸镁溶液持续饮用,直接改变肠道渗透压,24小时内即可诱导急性水样便,适用于止泻药快速筛选
3、结肠炎相关腹泻模型
DSS诱导模型:1-3%硫酸葡聚糖钠自由饮水5-7天,导致结肠上皮完整性破坏,伴随黏液血便及DAI评分≥4分(体重下降+便血+软便)
2、渗透性腹泻模型
二、病理学验证标准
1、组织学评估:
结肠黏膜损伤评分≥3分(0-4分制):隐窝结构破坏+炎性浸润
肠道通透性异常:FITC-葡聚糖血清渗透量增加≥50%
肠上皮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表达下降>40%
血清5-羟色胺(5-HT)水平升高≥2倍
2、分子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