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南京东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网站!
中国转化医学服务领航者无忧 可视 高效 专业
全国咨询热线:025-87183621139-1599-6230
联系我们

【 微信扫码咨询 】

025-87183621

139-1599-6230

您的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行业新闻

14种常见细胞应激类型汇总!含对应研究方法

作者:admin 浏览量:4 来源:本站 时间:2025-11-23 08:00:50

信息摘要:

1、核糖体毒性应激RSR(Ribotoxic Stress Response,RSR)【概念】RSR是一种由核糖体损伤、翻译停滞或碰撞事件触发的信号应答,感应器ZAKα识别异常核糖体并激活JNK/p38 MAPK通路,诱导应激颗粒形成、炎症反应或程序性细胞死亡,同时还能通过AMPK和mTOR信号通路调控细胞代谢,与炎症性肠病、病毒感染及细胞毒性密切相关。【

1、核糖体毒性应激RSR(Ribotoxic Stress Response,RSR)

【概念】RSR是一种由核糖体损伤、翻译停滞或碰撞事件触发的信号应答,感应器ZAKα识别异常核糖体并激活JNK/p38 MAPK通路,诱导应激颗粒形成、炎症反应或程序性细胞死亡,同时还能通过AMPK和mTOR信号通路调控细胞代谢,与炎症性肠病、病毒感染及细胞毒性密切相关。

【关键传感器/分子通路】JNK/p38/ZAK

【核心反应机制】炎症激活、翻译停滞

【研究方法】

①进行核糖体印记测序(Ribo-seq)实验检测检测核糖体分布与翻译障碍位点

②Polysome profiling多聚核糖体分析检测多核糖体聚集情况

③G3BP1阳性应激颗粒(SGs)成像标记

④WB检测JNK/p38 MAPK等通路活化水平;检测相关因子如ZNF598、GIGYF2等的表达水平;检测核糖体碰撞和核糖体质量控制(RQC)激活的标志核糖体小亚基蛋白eS10单泛素化水平

⑤Puromycin标记检测新生蛋白质合成速率


2、整合应激反应(Integrated Stress Response, ISR)

【概念】ISR是细胞在面对多重应激(包括营养缺乏、病毒感染、ER stress等)时统一协调的反应机制。细胞通过PERK(内质网应激)、GCN2(氨基酸饥饿)、PKR(病毒感染)和HRI(血红素缺乏)四种激酶磷酸化eIF2α,抑制全局蛋白合成,但选择性翻译ATF4等应激适应基因,可调控氨基酸代谢、抗氧化反应、凋亡或自噬,在神经退行性疾病、肿瘤应激耐药及再生障碍中均有相关报道。

【关键传感器/分子通路】eIF2α/PERK/GCN2/PKR

【核心反应机制】抑制翻译,激活ATF4

【研究方法】

①Ribo-seq或Polysome Profiling进行核糖体分析翻译抑制的程度

②Puromycin标记检测新生蛋白质合成速率

③IF和WB检测eIF2α的磷酸化水平;IF、qPCR和WB检测ISR相关基因(如ATF4、CHOP、GADD34等)表达

④应激颗粒(SGs)标记蛋白如TIA-1、G3BP1的荧光成像和特定mRNA(如IL17A mRNA)的FISH展示ISR进程

⑤XBP1剪接与ISR报告系统(荧光/荧光素酶)


3、液-液相分离应激(LLPS Stress)

【概念】液-液相分离是一种由弱相互作用驱动的细胞内无膜结构形成的机制。当应激(如高温、蛋白突变)影响细胞相分离平衡时,会诱发应激颗粒(SGs)异常聚集,影响转录、剪接、翻译调控。异常LLPS过程参与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如ALS、FTD)的发生,相关蛋白如FUS、TDP-43具有易聚集的内在无序结构域(IDR)。持续应激下,液相结构可能转为病理性凝胶或固态,形成毒性凝聚体。

【关键传感器/分子通路】FUS/TDP-43/hnRNPA1

【核心反应机制】应激颗粒形成、RNA代谢紊乱

【研究方法】

①FRAP(荧光恢复)技术评估液滴流动性

②FUS、TDP-43等易聚蛋白的聚集状态免疫染色

③G3BP1等SG标志物免疫荧光观察应激颗粒形成

④1,6-己二醇处理测试液滴可逆性

⑤超分辨显微镜对液滴形态与分布的观察


4、脂毒性应激(Lipotoxic Stress)

【概念】在肥胖、代谢综合征背景下,大量游离脂肪酸或胆固醇可在非脂储存细胞中沉积,形成脂毒性应激。其机制包括诱导ER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ROS生成、炎症小体(NLRP3)激活等,最终导致细胞凋亡。脂毒性应激是非酒精性脂肪肝、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发病环节。

【关键传感器/分子通路】ER stress/NLRP3/ROS

【核心反应机制】炎症、凋亡、脂滴形成

【研究方法】

①脂滴染色(油红、BODIPY 493/503)

②线粒体膜电位(JC-1或TMRE染料)

③脂质ROS检测(C11-BODIPY)

④MitoSOX检测线粒体超氧阴离子

⑤GPX4/SLC7A11等铁死亡相关蛋白表达分析


5、病毒/病原应激(Viral or Pathogen Stress)

【概念】病毒感染及病原体入侵引发细胞内RIG-I、MDA5、cGAS、STING等模式识别受体的激活,启动抗病毒应答与炎症通路。PKR还能通过磷酸化eIF2α抑制病毒翻译,形成与ISR重叠的应激反应。病毒应激调控干扰素(IFN)产生、免疫因子释放,参与清除病毒或限制其复制。失调的病毒应激反应也可导致慢性炎症、自身免疫疾病甚至癌变。

【关键传感器/分子通路】RIG-I/cGAS-STING/PKR

【核心反应机制】IFN产生、eIF2α磷酸化

【研究方法】

①cGAS-STING/RIG-I/MDA5等识别因子的表达(qPCR/WB)

②IFN-β与ISGs水平(ELISA/qPCR)

③病原核酸感应标志蛋白(pIRF3、pTBK1等)磷酸化检测

④荧光共聚焦分析STING定位变化

⑤dsRNA/mtDNA免疫染色显示胞质病原分子激活程度


6、金属应激(Metal Stress)

【概念】金属应激是细胞内过量或异常形式的金属离子(如铁Fe²⁺/Fe³⁺、铜Cu²⁺、锌Zn²⁺、镉Cd²⁺等)引起的应激状态,通过干扰蛋白功能、诱导ROS生成,甚至直接与DNA结合造成细胞损伤。金属应激可激活金属硫蛋白、Nrf2抗氧化系统、MAPK通路及细胞解毒机制,与重金属中毒、神经退行性疾病、癌症、环境污染暴露密切相关

【关键传感器/分子通路】不同金属离子信号通路不同

【核心反应机制】干扰蛋白功能、ROS、DNA损伤

【研究方法】

①金属离子特异性探针(如FerroOrange检测Fe²⁺)

②脂质过氧化标志物(C11-BODIPY)

③GPX4抗氧化系统功能(WB/活性比色试剂盒)

④谷胱甘肽(GSH)水平测定

⑤ROS总量与铁死亡程度(通过Ferrostatin-1可逆性确认应激来源)


7、机械应激(Mechanical Stress)

【概念】细胞通过细胞骨架与细胞外基质连接感知物理环境的改变,包括剪切力、拉伸、压缩以及基质硬度等。这些物理信号可通过整合素及其相关的粘附复合体激活下游信号通路,如YAP/TAZ(Hippo通路)和Rho/ROCK,调节细胞形态、迁移、增殖和命运决定。研究时YAP/TAZ核转位与FAK磷酸化是重点,可用荧光成像进行检测,并用WB检测下游蛋白表达改变

【关键传感器/分子通路】YAP/TAZ/Integrin

【核心反应机制】骨架重构、转录调控

【研究方法】相关通路活性及基因表达检测


8、渗透压应激(Osmotic Stress)

【概念】细胞处于不同渗透压环境中时,会通过体积调节和离子运输机制维持内稳态。高渗应激激活NFAT5(TonEBP),促进醇脱氢酶等保护性渗透调节因子表达,同时调节Aquaporin水通道。渗透压应激对肾小管、血脑屏障等高渗环境下的细胞尤其关键。研究时TonEBP/NFAT5表达是重点,可同时监测细胞体积变化实时成像,渗透压调控相关基因(如AQP)qPCR检测辅助判断应激程度

【关键传感器/分子通路】NFAT5/Aquaporin

【核心反应机制】细胞容积调节、离子通道调控

【研究方法】细胞体积、相关通路活性及基因表达检测


9、热应激(Heat Shock Response, HSR)

【概念】高温会导致细胞内蛋白质构象不稳定甚至聚集,从而触发热应激反应。核心转录因子HSF1-热休克蛋白(HSPs)是主要的信号通路,在癌症、神经疾病及老化研究中备受关注。研究时HSP70/HSP90等热休克蛋白表达是重点,可荧光或WB分析其表达水平,热诱导后细胞形态与功能恢复程度亦可作为间接指标

【关键传感器/分子通路】HSF1→HSPs

【核心反应机制】表达分子伴侣、保护蛋白稳态

【研究方法】相关通路活性及基因表达检测


10、能量与营养应激(Metabolic or Nutrient Stress)

【概念】细胞能量依赖于营养物质供应,当摄入不足或代谢失衡时,细胞进入代谢应激状态。其中,AMPK感知ATP下降并激活抑制蛋白合成、促进自噬等节能路径;mTOR通路在氨基酸缺乏时被抑制,限制细胞生长和合成活动;GCN2则感知未充氨酰tRNA,调控翻译启动。代谢应激有助于短期适应缺营养状态,但长期营养失衡或应激无法缓解时,会引发代谢性疾病如肥胖、2型糖尿病、肿瘤代谢重编程等。研究时检测AMPK激活(Thr172磷酸化)和mTOR通路抑制;LC3-II积累和自噬通量监测(mCherry-GFP-LC3);也常用饥饿培养+补充试验区分通路

【关键传感器/分子通路】AMPK/mTOR/GCN2

【核心反应机制】激活自噬,调节代谢平衡

【研究方法】相关通路活性及基因表达检测


11、DNA损伤应激(DNA Damage Response, DDR)

【概念】由紫外线、药物等致DNA双链断裂引起的应激状态。DNA损伤应激由ATM(感知DNA双链断裂)、ATR(感知单链)等激酶启动,激活下游效应子如p53、Chk1/Chk2等,调节细胞周期、DNA修复、甚至诱导凋亡。轻度DNA损伤可被修复系统矫正,而严重损伤或修复失败则启动细胞程序性死亡以防止突变扩增。DDR异常常见于癌症发展过程,常用γ-H2AX免疫荧光或WB检测损伤位点,Comet assay显示断裂程度,ATM/ATR通路蛋白激活作为验证

【关键传感器/分子通路】ATM/ATR/p53

【核心反应机制】DNA修复、细胞周期阻滞

【研究方法】γ-H2AX、Comet assay、相关通路活性及基因表达检测


12、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

【概念】氧化应激是指细胞内活性氧(ROS)或活性氮(RNS)过量产生,超出抗氧化系统的清除能力,从而引发的氧化损伤反应。氧化应激激活多条信号通路,其中以Nrf2-Keap1通路最为关键。此外,ROS还能激活MAPK、NF-κB、p53等通路,引发细胞周期停滞、凋亡或炎症。研究时常检测DCFH-DA(总ROS)、MitoSOX(线粒体ROS)、Nrf2/HO-1等抗氧化蛋白表达、NADPH氧化酶活性等评估氧化应激状态

【关键传感器/分子通路】Nrf2/Keap1/MAPKs

【核心反应机制】抗氧化基因表达、自噬

【研究方法】相关通路活性及基因表达检测


13、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

【概念】当细胞遭遇刺激时,会导致未折叠或错误折叠蛋白在内质网腔内积累,从而触发内质网应激。细胞通过激活三条经典UPR通路(IRE1α、PERK 和 ATF6)来缓解这一压力。UPR可短期增强分子伴侣表达、抑制整体蛋白质翻译、启动自噬等以恢复稳态;但若应激过强或持续,UPR会转向促凋亡机制(如CHOP激活)。长期ER应激与多种慢性疾病密切相关,包括神经退行性疾病、糖尿病以及多种癌症。常用CHOP、BiP、XBP1s表达检测,PERK通路蛋白磷酸化分析,荧光素酶报告系统辅助分析UPR激活程度

【关键传感器/分子通路】IRE1α/PERK/ATF6

【核心反应机制】激活UPR,调控折叠、凋亡

【研究方法】相关通路活性及基因表达检测


14、线粒体应激(Mitochondrial Stress)

【概念】线粒体应激指由能量代谢失衡(如电子传递链中断)、线粒体DNA突变等引起的细胞应激,反应机制包括线粒体未折叠蛋白反应(UPR^mt)、线粒体膜电位崩解、细胞色素C释放、凋亡信号启动等。ATF5、CHOP等转录因子介导线粒体保护基因表达。线粒体应激不仅影响能量代谢,还可诱导氧化应激、炎症和细胞命运调节。研究时使用JC-1染料检测膜电位、ATP产量测定、OCR代谢流图谱(Seahorse)及mtROS染色衡量应激程度

【关键传感器/分子通路】ATF5/CHOP/ROS

【核心反应机制】激活UPR^mt、自噬、细胞凋亡

【研究方法】相关通路活性及基因表达检测


实验外包   想了解更多请关注:https://www.do-ge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