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病变模型分类
一、核心模型类型
1、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模型
通过玻璃体腔注射DispaseⅡ(非特异性中性金属蛋白酶)联合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诱导纤维增殖膜形成,模拟视网膜牵拉机制
实验动物多采用C57BL/6J小鼠,玻璃体注射量精准至1μL,对照组设置PBS缓冲液验证特异性
2、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模型
药理学诱导: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模型,血糖标准为空腹≥7mmol/L或餐后≥11.1mmol/L
遗传模型:NOD小鼠、ZDF大鼠等携带内源性突变基因,模拟自然病程
增生性病变模拟:氧诱导视网膜病变模型(OIR)通过缺氧环境促进异常血管生成
3、遗传性视网膜病变模型
ABCA4基因突变模型:表现为Stargardt病或视网膜色素变性,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构建,观察脂褐质沉积及感光细胞凋亡
4、检查与教学模型
LG-LV14/XM-SWM高级眼内模型:集成13种眼底病变模块(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变性),支持眼底镜操作训练